行业新闻
我国无人机市场日渐成熟 行业标准仍待规范
近年来,随着技术的不断成熟,我国的无人机行业得到快速发展,专业级无人机和消费级无人机的应用也越来越广泛。业内人士表示,当前无人机在我国虽然火热,但同时面临技术障碍难突破、政策标准不完善、存在安全隐患等挑战。无人机行业产业链与普通高科技产品一样,具有研发制造、销售、应用等环节,只有通过创新驱动提升产品质量,加强行业监管规范市场应用,才能不断走向成熟。
应用愈来愈广市场正在成熟
日前,艾媒咨询发布了《2016年中国无人机行业研究报告》。报告显示,2015年中国民用消费级无人机市场规模约为8亿元,预计2016年可达32亿元。2019年,中国消费级无人机市场规模或将超过240亿元,未来市场容量十分可观。
该报告指出上世纪90年代以后,军用无人机技术开始向民用市场“溢出”,2015年民用无人机市场开始引起关注。2015年是民用消费级无人机行业的元年,试销效果、市场竞争程度、需求量、成本降幅四个方面体现了整个行业处于生命周期的成长阶段。
今年以来,伴随着无人机技术逐渐成熟和行业门槛的降低,更多厂商不断涌入,不仅加剧了市场竞争,同时也加强了产品的丰富性,无人机应用场景正在不断丰富,“无人机”效应已逐渐形成。目前,无人机在航拍领域的应用程度较成熟,在农业生产、植物保护、草原森林防火、电力巡检等领域的应用正在发展,而在物流配送、网络联通等领域的应用成熟度还较低。
近年来,无人机已成为中国出口增长强劲的商品之一。据海关出口数据显示,深圳海关消费级无人机出口额逐季度递增,2015年出口额高达30.9亿元,预计2016年消费级无人机出口仍将保持高位。
面临技术障碍创新成为关键
无人机看上去虽然小巧,却有较高的技术门槛。在今天这个概念热炒、资本热捧的产业环境下,人们的注意力被融资秀、新品秀所吸引,技术创新的重要性正在被忽略。而无数次的经验证明,随着洗牌即将来临、市场泡沫破灭,真正能够在市场上屹立不倒的企业永远是具备技术创新能力的企业,创新是企业发展的不竭动力,创新也是无人机市场从起步走向成熟,从“红海”飞向“蓝海”的关键所在。
据了解,目前国内很多企业习惯了跟随和模仿,不下功夫进行产品创新,在目前资本热捧的市场环境下,很多企业都将重心放在了融资、抢风口、造概念上,市场正在陷入同质化竞争,甚至一些本身没有技术积累的企业,也快速进入这一领域,依靠简单的模仿就将产品推向市场。
对于刚刚起步的无人机市场而言,如何在产业链尚未完善、监管政策正在落地、消费需求尚未爆发的多重挑战下,飞离“红海”?无疑是技术创新。便携性、操控性是决定用户能否正常使用与获得良好体验的关键。未来,随着无人机技术的进一步成熟,以及消费者需求的日益增长,无人机的操控将不断简化,直到真正实现“傻瓜式”操作。同时,随着体感技术的发展,未来的无人机还有可能实现体感操控,而随心而动的“意念操控”也有望成为现实。
与无人机便携性、操控性一起提升的,还有无人机的智能化水平。为了不断提升用户体验,无人机的功能将日渐强大,向着智能化的方向迈进。今天我们使用的是智能手机,未来我们也许能够用上智能无人机。或许未来,我们将不再区分到底哪个是智能手机、哪个是智能无人机,它们已经成为能上天能入地的超级终端。
因此,对于企业来说,创新就是为了做出卓越的产品,踏踏实实地创造价值。那么,如何根据实际需要,推出创新型的无人机产品?如何依靠技术突破进入细分市场?都是业界应该思考的问题。可以预见,只有根据自身特点,展开持续的技术创新,才有可能在竞争异常激烈的市场中打造差异化的竞争力,并最终脱颖而出,成为市场上的“独角兽”。
波音标准:BSS 7238 --飞机材料燃烧烟雾密度测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