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新闻
 
 
文章正文
浅析消防部队开展抢险救援和社会救助误区
文章来源:http://www.fire.hc360.com    发布于:2012-09-21 16:02    文字:【】【】【

    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各类灾害事故不断发生,公安消防部队作为一支人民武装力量,不仅担负着保护公民人身、财产和公共财产的安全,而且还担负着各类“危、难、险、重”等突发事件的抢险救援工作;抢险救援的范围涉及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大到洪涝灾害、爆炸、建筑物垮塌、危化品泄漏、交通事故、高楼、井下、水中救人等抢险救援,小到开门取钥匙、送水、摘马蜂窝等社会救助,只要群众需要,哪里有险情,哪里就有消防官兵的身影。

    消防部队肩负着扑救火灾和抢险救援的重任,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赋予的光荣使命。但是,在履行这一光荣使命的过程中,往往会遇到许多危险情况,甚至造成我们官兵伤亡。今年3月4日,2006年7月份,广西总队一名教导员在抗洪救灾中因为抢救村民不幸壮烈牺牲。以上两起伤亡事故,一方面说明了消防部队所从事的抢险救援工作具有很大的危险性,另一方面也折射出我们的一线消防人员,在完成抢险救援任务时,还存在着需要各级指挥员认真研究的问题。如何既能完成好抢险救援任务,又能避免发生官兵伤亡,就开展抢险救援和社会救助工作应注意的问题谈几点浅见。

    一、出动途中要对灾害现场或救助事故性质预先估测判断。

    出动途中指挥员要与调度室时刻保持通讯联络,及时了解灾害现场或救助事故性质的具体情况,以便指挥员提前做好各种准备,针对现场估测和情况判断,提前酝酿或预先部署救援方案,提出注意事项,让参战官兵及早从思想上进入临战状态,不打无准备“之仗”。

    二、要全面细致地开展现场询情,做到心中有数,避免盲目行动。

    现场询情的主要任务是尽快掌握现场情况,弥补现场观察和仪器检测的不足。通过现场询情,要求指挥员在极短的时间内全面了解掌握灾害现场和救助事故现场的主要情况并及时、准确、果断地作出战术措施,下达作战命令。作为指挥员,必须在知己知彼的基础上去实施救援指挥,要做到知己知彼,就必须全面、认真、不间断地实施现场询情,及时获取真实、可靠、最新的信息。一是选派精干队员,由干部带领对事故当事人、现场知情人和事故前期处置人进行询问,为制定救援方案提供依据,提高事故救援的有效性。二是利用多种手段,获取准确情况。不同的灾害事故现场有不同的侦检方法,灾害事故现场的侦察和火灾现场的侦察大同小异,只是在侦察的内容和侦察采用的手段上有所不同而已。灾害事故现场的侦察要充分利用部队现有的侦检设备,把现场观察和仪器检测有机地结合起来,提高侦察结果的科学性和准确性,为有针对性的开展抢险救援行动提供依据。三是反复侦察,全面掌握情况。要根据现场救援的具体情况,组织人员进行反复侦察,从不同方面搜集信息,以掌握全面情况。越是在战斗临近结束,越要注意观察现场情况变化,防止意外情况的发生。

    三、要切实加强安全防护和正确运用战术措施。

    消防官兵必须十分清楚,没有严格有效的自身防护,就难以承担和完成处置任务。因此官兵不论处置何种灾害事故救援行动还是社会救助,都必须加强个人防护,佩戴好空气呼吸器和各种防护器具,穿着全套防火、防毒、或防化服,并要检查其完好状况。在危险区域,绝对不能图一时方便、一时舒服而随意取下个人防护用品,要密切观察,注意隐蔽、撤退等防御措施;要充分利用当时的风向和地形地貌以及设施设备的坚固部位等有利条件,占据有利位置;要根据现场询情情况,及时加强警戒,扩大警戒范围;要善于利用防护用品和随身器材以及身体的部位,最大限度地保护自己。平时要特别加强对个人防护装备的保养,保养的好坏,直接关系到战时人员的生命安危,也直接影响到灭火救援的成败。

    四、规范抢险救援和社会救助安全操作规程,突出救援救助的规范性、科学性、安全性和人性化。

    1、摘取马蜂窝时的行动要求。在接到摘取马蜂窝的出动命令时,救援官兵必须熟悉马蜂的特点及危害性,携带好保险绳、防蜂服、消防头盔、防蜂面罩、厚型手套、塑料袋、杀虫剂等其他专用器材工具等;有条件的中队,最好配备一名卫生员,携带一些急救药品,以防有人员受伤时能得到及时有效的处理。一是要搞好警戒。根据现场情况划定警戒线,设立警戒区,做好围观群众的疏散和保护工作,嘱咐警戒区内的居民关好门窗,防止人员被蜇伤。二是加强个人防护。一线战斗员负责摘取蜂窝,二线战斗员两人以上负责搞好一线战斗员的防护保险工作,其中保险绳采用双保险,一端必须固定在牢固的建(构)筑物上,一、二线战斗员必须着防蜂服或隔热服,佩戴好防蜂面罩、消防头盔或特制的头盔,厚型手套,配备专用通讯工具,同时扎好衣领、袖口、裤腿,防止蜂钻入衣服内。在外围警戒的战斗员,不得进入警戒区内。三是正确选用摘取蜂窝的方法。根据现场实际情况确定摘取方法,袋装法按班作业,水攻法以中队作业,火攻法一般以一个中队作战。实施作业时,必须有一名干部在场实施指挥。

    2、开门取钥匙的救助行动要求。开门取钥匙危险性大,出警频繁,程序复杂,因此消防部队在警力严重不足,社会抢险救援的过于频繁的情况下,可以根据实际情况明确处警原则和出动规定。接到取钥匙的命令后,应根据情况通知“110”指挥中心和开锁公司前往处理,却因特殊原因需要消防部队出动处置的必须报经当天值班首长同意,方可实施救助行动。一是要准确受理报警,询问户主室内、房屋外围情况及联络方式。二是携带救援装备,如救援吊带、保险绳,救助组合滑轮、窗台橡胶保护垫、软梯、开门器、破拆工具等。三是到达现场后,要及时核对报警人或户主的真实身份,身份证地址和住户所处位置是否相符,如不相符应通知居委会、当地派出所或“110”到场核实。四是拟定处置方案,疏散楼下围观人员,清理或固定可能坠落的物品,同时确定进入室内的途径,做好保险的准备工作。五是高层作业人员必须穿戴救援吊带,搞好个人安全防护,防止坠落造成伤亡。六是尽量避免破拆,必须破拆时,须经住户同意,并告之破拆的大致范围。七是处置完后,请户主检查室内物品,有无丢失情况,确认无丢失,应在《救助登记本》上签字。实施作业时,必须有一名干部在场实施指挥。

    3、电梯故障救人时的救助行动要求。在接到电梯故障救人行动命令后,要迅速调集责任区中队到场,并携带破拆工具、安全绳、强光照明灯、无线对讲机、担架等器材装备,必要时可调集多功能抢险救援车到达现场。由于电梯内救人场地小,情况复杂,而且易触电、易坠落、难破拆。因此在救助行动中,首先必须进行实地侦察,查清故障电梯所处的层数及高度,是否停电;被困人员数量,有无生命危险,电梯通讯情况和营救或破拆的途径。其次,要及时与电梯专业维护人员取得联系,寻求技术处理,防止盲目破拆,造成不必要的损失。第三,根据救援方案,确定施救人员的安全保护措施,确保被救人员的安全。第四,稳定被困人员的情绪,防止被困人员过分紧张在电梯内盲目行动。第五,若因停电造成停梯,救援中,要有专人守护电闸,确保其处于关闭状态,防止突然来电而造成更大的伤亡;若因机械故障造成停梯,视情采取必要的固定措施,防止梯箱坠落伤人。


    4、深井救人时的救助行动要求。在接到深井救人命令后,要迅速调集责任区中队到场,并携带救援支架、空气呼吸器、安全吊带、倒立吊带、安全钩、保险带、安全绳、强光照明灯、软梯、沙铲、十字镐、无线对讲机、担架等器材装备,并根据落井人数和地点,视情调集邻近中队增援。由于井深口小、场地狭窄、情况复杂,而且供氧不足,救援难度大。因此在救助行动中,首先要通过外部观察和询问知情人或工程技术人员,确定井壁是否有坍塌的危险,要查清井口大小、井的深度和用途、井壁的结构(是松散泥土还是混凝土)以及落井的人数、年龄、性别和落井的时间。第二,要针对现场情况,制订救援方案,对施救人员进行分工,并穿戴好个人防护装备,佩戴空气呼吸器、安全绳、安全吊带、照明灯具,做好下井救人的准备工作。第三,用排烟机或空气呼吸器向井内送风。第四,要确保井口周围人员要少而精,防止踩塌井口或掉落物品,发生危险。第五,当落井人员末受伤或神智较清醒能够配合救援时,可用保险带、保险绳,由井口提升至地面;当落井人员受伤或已昏迷,井壁又是混凝土结构,确定无坍塌危险的情况下,可由救援人员下井实施救援;当落井人员已昏迷或受伤,井壁随时有可能发生坍塌,应立即调动挖掘机等工程机械到场,从井口旁不致造成井口壁坍塌的位置实施挖掘,打出通道实施救援;当井口已坍塌,造成人员被掩埋时,应及时调集挖掘机等工程机械到场实施救援。

    5、交通事故救援。公路交通事故发生频率高、偶然性大、人员伤亡严重,而且易引发次生灾害,救援难度大。接到报警后,消防部队应问清事故发生路段、车辆数量、人员伤亡和运载物资等情况,同时要迅速调出责任区中队到现场,视情调集多功能抢险救援车和邻近中队增援,及时与“110”、“120”取得联系,启动联动机制。责任区中队接到出警命令后,应携带液压扩张器、液压剪、无齿锯、躯体固定气囊、担架等救护装备,加强个人防护赶赴事故现场。首先要组织力量进行侦察,查清有无被困人员、伤亡人员数量和位置,查清油箱有无燃烧爆炸的可能。第二,划定警戒区,设置警戒标志,封锁事故路段的交通,严禁无关车辆和人员进入事故现场,进入现场实施救援的一线人员不宜过多。第三,破拆车体时,要选择好破拆的位置和方法,并用雾状水实施掩护,防止金属碰撞产生火花,引起油蒸汽爆炸。第四,如事故伴有火灾,要用泡沫或高压喷雾水枪快速控制火势,冷却油箱,覆盖地面流淌燃油,消除潜在危险。第五,对伴有化学灾害事故的交通事故,应及时控制有毒有害物质的扩散,遏制易燃易爆危险物品的燃烧或爆炸。

    抢险救援和社会救助作为消防部队的一项特殊任务,涉及的灾害范围和救助对象比起单一的火灾更加广泛,抢险救援和社会救助的场所有时更为复杂和危险,完成任务的难度更大,对我们救援人员的快速反应、心理素质、器材装备和对指挥人员的决策、指挥、战略、战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居安思危,未雨绸缪,审时度势,因势利导,因地制宜,努力做好各项准备工作,把握各类事故处置的主动权,保证部队在抢险救援和社会救助的关键之中拉得出,用得上,打得赢,救得下。
 

----------------------------------------------------------------------------------------------------------------------
Copyright EcoSafene   备案号:闽ICP备09009213号-1